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后日本的反应。这次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申宝证券,不仅展现了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立场,更传递出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担当,而作为二战战败国的日本,其后续反应格外引人关注。
阅兵式结束后,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作出回应,一边称“一直密切关注有关事态发展,但无法评论中方的意图”,一边又强调日本“自战后以来始终走和平国家道路,决心绝不让战争的惨剧重演”。这番看似温和的表态,与其此前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。就在阅兵筹备期间,日本还曾试图通过外交渠道劝阻他国出席,态度的转变耐人寻味。
然而,日本的“和平表态”终究经不起现实检验。仅在8月中旬申宝证券,日本农相小泉进次郎便参拜了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,这是石破内阁上台后首次有阁僚进行参拜;首相石破茂虽未亲自到场,却通过事务所自费献上“玉串料”,变相表达“敬意”。这种对侵略历史的暧昧态度,早已突破“和平国家”的基本底线。
更令人警惕的是日本在教育领域的历史修正行为。从今年4月起,日本全国初中启用的新版教材,对战争历史的叙述进行了刻意篡改:将“南京大屠杀”模糊为“南京事件”,还声称“受害人数尚无定论”;对于二战期间强迫女性充当“慰安妇”的反人类罪行,仅用被占领地区女性“受到动员”等轻描淡写的措辞带过,试图淡化甚至抹去侵略痕迹。这种从教育根源上扭曲历史的做法,无疑是对和平承诺的公然背弃。
那么,日本为何会在此时抛出出乎外界意料的“和平表态”呢?我认为有2个原因。一方面,中日经贸的深度绑定让其不得不正视现实,日本企业在华投资累计金额已超1300亿美元,双方产业链、供应链高度互嵌,中国日本商会报告显示,86%的在华日资企业计划未来1-2年扩大或维持在华业务。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,日本显然不愿失去中国这一重要市场。
另一方面,国际社会的压力也让日本难以回避历史议题。中国通过阅兵向世界传递捍卫和平正义的决心,再次将日本的历史态度推向国际视野焦点。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暗指日本二战侵略历史,美媒更是直接指出日本战时“过于残暴”,这些声音让日本在国际舆论中陷入尴尬。为了在中美之间维持平衡,既不得罪盟友美国,又不想与中国彻底交恶,日本才选择用“和平表态”缓解舆论压力。
对于日本的这一“意外之语”,我们既要保持理性客观,不否定其改善中日关系的潜在意愿,更要时刻保持警惕。真正的和平从不靠口头承诺,而是建立在正视历史、反省罪行的基础上。日本若真心想走和平道路,就该像德国那样,通过立法、教育等实际行动彻底否定军国主义,停止扩军备战与历史修正行为。
如今的中国,早已不是100多年前任人宰割的旧中国,我们有足够的实力捍卫国家主权与历史尊严。无论日本如何在表态与行动间摇摆,都改变不了侵略历史的事实,更挡不住中国迈向复兴的坚定步伐。唯有正视历史、尊重和平,日本才能真正赢得邻国信任,让中日关系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。
申宝证券
驰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